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43章 蜀王李恪

赵昕,压了压手道,大家静一静,听我细细的给大家讲,适合咱们耕地种植的方法,大家都看好了,我现在给大家讲解。

赵昕拿着细长的锄头,在修整好的高拢上划出一道4-6公分深的浅沟,把一尺长的红薯苗压于浅沟中,然后覆土压紧秧苗,仅将顶芽5-6公分部分漏于地面,每株间隔一尺半。

旁边的魏叔玉看到疑惑的问道:“老师,我刚才看到,拔出的秧苗要浸泡水中一刻,然后挂上泥浆是应该是为了不让秧苗脱水,然而你把秧苗浅浅的,压在浅土层,时间长了不是很容易干枯死吗?”

赵昕微笑着说道:“叔玉,你看的很仔细,提出的问题也很好,这种方法种植,有一个好处,也有弊端。 好处就是这种潜在的秧苗,容易长出腋芽形成分枝,有利于红薯生长,结出的红薯较大,而且均匀,产量高。”

随后赵昕站起身来指着这一片耕地再次说道“那么我在告诉你弊端,你说的很对,这种栽种方法很容易干旱,栽种时费工,需要很频繁浇水,但是你看这片耕地,是最肥沃的,离水源也是最近的,所以用这种方法也是最合适的不是嘛!”

听完赵昕的解释后,魏叔玉深深一揖,说道:“老师,我明白了!多谢您的指导!”赵昕点头笑道:“不用客气。刚才我说的是第一种方法,适合种在靠近水源最近的地方。下面我再为大家讲解第二种方法,适合种在离水源稍远一点的耕地,很适合咱们大唐一些大的耕地栽种。”

话落赵昕再次拿起锄头,在高拢上斜斜的插入土壤里面,随后拿起半尺多长的秧苗,倾斜插于土壤中,地面上仅留有3-4公分,这种种植方法间距保持在一尺。

最后,赵昕介绍了第三种方法,适合种在边缘耕地,那里的土壤比较干旱。这种方法的秧苗竖直地栽种在土壤中,地面上只留有几片叶子。虽然这种方法产量不高,但只要能结出红薯就是赚的嘛。

听完赵昕的讲解,魏叔玉兴奋地说道:“老师,我明白了。我们可以结合田地的实际情况,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种植,这样才能提高产量,增加收益。”赵昕点头笑道:“没错,叔玉。只要大家用心去种,一定会有好收成的。”

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,赵昕也感到非常欣慰。这片土地一定会变得更加富饶………。

夕阳的余晖如诗如画地洒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,赵昕拖着略显疲倦的身躯,一身疲惫的回到了这个他视为心灵港湾的书房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空气中弥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