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60章 空碑无语迎残照

“武则天亦是一位拥有广阔胸襟的统治者。

初唐四杰中的骆宾王,曾写过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。

该檄文中揭露了武则天的隐私,还对她进行人身攻击。

但当武则天看到

‘一抔之土未干,六尺之孤何托!’

‘试观今日之域中,竞是谁家之天下!’时

她不仅没有大怒,反而还问是‘何人所为?’

并感叹如此人才未能为朝廷所用,实乃宰相的失职。”

“武则天即位后,提拔狄仁杰为相。

后来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谋反,

武则天知道后,并未完全相信,

而是先释其罪,后贬为县令,转时又提狄仁杰为相。

狄仁杰在任期间,

也曾向武则天提出过众多宝贵的建议,和不同的政见。

武则天也多半‘屈意从之’,

常称他‘国老’,

鲜有直呼其名的时候。”

狄仁杰心里知道武则天对他很看重,

但却没想到她会“屈意从之”。

“陛下……”狄仁杰想要请罪,

可话未说完,武则天却打断道:“朕知你心意,国老不用多言。”

狄仁杰也不再多说什么,只是对着武则天深深一礼。

“武则天对农业非常重视,

她认为‘建国之本,必在于农’。

因此,她不遗余力地推动农业发展,使得民生安定富足。

其实早在唐高宗上元元年(674年),

武则天就提出了十二条治国建议。

其中第一条便是‘劝农桑,轻徭赋’,

明确表示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,和对农民负担的关心。

这一政策,也在她执政期间得到了持续贯彻。”

“垂拱元年(685年),

武则天亲自撰写了《臣轨》一书,并颁行全国。

这本书不仅继承了唐太宗‘人以衣食为本’的思想,

更进一步强调了农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基础地位。

在《臣轨·利人章》中,她明确指出:

‘然俱王天下者,必国富而粟多。粟生于农,故先王贵之。’

武则天认为:务农是国强民富的根本途径;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